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对话

郭晋访谈:马老师打招呼越来越“疼”了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07

  王鹭(以下简称王):今天很高兴能够采访到著名油画艺术家郭晋老师,郭老师,您好!听说您是86级的,对吗?

  郭晋(以下简称郭):对,86级,其实马老师能够教到我们,差不多是在快要毕业的时候了,大概是3年级下期,教我们的创作,短短的那么一段时间。马老师以前在学校,就属于是特别受欢迎的一个老师,我们其实是特别盼望,但是系里的安排,马老师主要教87级的,所以我们感觉特别不幸运。

  王:觉得那时候特别羡慕?

  郭:对,他特别有感染力,马老师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他的爽朗的笑声,外形上就是他的皮靴‘哐、哐、哐、哐’走路发出的声响。

  王:对,到现在我们都印象深刻。

  郭:对,马先生其实就是那种特别开放的形象。然后见到你跟你握手,你的手会疼。然后:“你好呀!”。肩膀会打的很疼,我就说:“马老师您现在打招呼,越来越疼了”就是那种非常开放的那种形象。其实这个也体现在他的教学里面,你应该怎么画,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他其实是给你提供一些可能性,不会很快的把你否定。所以实际上他当时是特别受学生爱戴的。

  王:当时他教您的时候是在哪一年?

  郭:因该是在89年,后来我毕业留校,然后马先生就从我的老师又变成我的同事,又变成了我的领导。但是实际上我对马老师的那种敬仰,永远都会存在的!

  王:当时马先生在教你们课程,是教那些课程呢?

  郭:马先生主要是教油画创作,我还能记得我当时画的什么,画的一个女孩斜躺在一个沙发上,马先生也没有说,你可以这么画或者你不可以这么画,给你提供一些关于肖像的一些因素在里面,就是觉得受益特别多。

  王:他当时教你的时候,并不是说,你这个应该这样画,你这个调子应该这么表现,而是说他给你提供更多的一些可行性,让你自己去思考。

  郭:其实那一段时间的教育,有很多老师他们是带着一个标准的,而马先生没有这样共用的这种模式,他还是比较开放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个决定。

  王:应该是,他会让每一个学生,发掘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说给你一个模式,给你一条路,让你就按照这样一条路走。就是一个很宽泛,很宽容的一种态度。

  郭:马先生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后来四川美院形成的这种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现在大家都还在用的这种方法,因为跟现在其他美院的教学体系来比的话,比方说跟中央美院教学体系比,就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创作上,因为四川美院差不多是以创作来带动教学,但是从一个学院的标准来看,中央美院肯定就比较反对这样,因为它是一个比较传统,传统比较深厚的,有它的“标准”。那么学生就必须,象一个产品样,要符合某一个“标准”,那么在四川美院呢,就缺乏这种“标准”,那么相应的可能四川美院出来的学生,他不象一个产品一样那么整齐,他会有很多有个性的学生。发挥自己在创作上,在思想上的某种潜力。

  王:马先生其实他会,就是,还是会发掘每个同学自己内心的那些东西。

  郭:我觉得他的那套教学体系,其实现在四川美院都还在延用。

  王:就一直影响到现在,整个四川美术学院。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四川。因为他很多学生,现在都有在各个四川的院校,其他院校里面做老师。

  郭:对,没错!有很多艺术家和培养的学生,成为现在很活跃的艺术,活跃在当代艺术的圈子里面,也活跃在美协的圈子里面,其实都有。

  王:他的影响非常大,播及到整个川蜀,这整个艺术家的群体里面了。那马先生当时教您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郭:没有,我毕业的时候那会是1990年,我当时想考马先生的研究生,那会儿不象现在招研究生,一下就招很多。那会就只招一个,全校只招一个,我当时跟另外一个工艺系的女孩,来竞争这样一个位置,谁考的好,谁就做研究生。结果,那女孩比我厉害。所以我就没那么幸运,没能成为马先生的研究生。

  王:但是其实当时变了嘛,您又留校,当时90年之后。

  郭:对,1990年我就留校,后来留校之后,还是在马先生的引导下工作。

  王:那马先生,当年对您的教育,对您的这一些影响,可能不仅仅只是教学上,或者学术上,这种影响。有可能是一些,性格、或者说是更大的,比如说,人生、或者说是人的性格的感染力的一些影响。

  郭:他的个人魅力是非常强大的,当时他是整个黄桷坪的老大,他要是走在黄桷坪的街道,环卫工人、买杂志的都会和他打招呼。他的感觉就是谁都可以交往,特别受人尊敬,卖菜的人都会认识他。因为他的外部形象很有魅力嘛,然后,整个笑声很有感染力,我很喜欢马先生的这种个性,非常阳光。你看他现在,都是这么大的年纪了,仍然又这么强的感染力,上次拍我一下,还是那么疼。他永远是那么有活力的,然后他会感染你,这是个人魅力!

  王:那他当时对您的这种教育,包括教育方式,有没有影响到您现在教学生。

  郭:那当然,我刚才说了,整个四川美院都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在做这一些方面的事情,后来还作为一个固定东西,由创作来带动教学。

  王:也相当于是,他开创了这个,不说是开创,应该说是整个引导了。

  郭:他当然可以算开创,因为马先生实际上在教学里面做了很多工作的,我所知道的特别是在90年代末的时候,他就开始做美院创作科研处的处长,学校对外的一些展览有关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

  王:他更多的是创作和教学的结合,教学应该是最重要的,如何把一个学生培育出来。

  郭:因为以前,老师无论怎么培育学生,作为学生他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最终也是需要以自己的创作来面对社会,这是最根本的。其实马先生那时候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做的非常好。

  王:他当时对学生是很严厉的吗?

  郭:我觉得当时还是蛮严厉的,马先生站在你面前很有威严,虽然他时常有笑声,可能有时会让你心惊胆颤,有时也可以让你很开怀。你觉得马老师对你的东西比较满意,他的笑声会感染你,如果你发现你的东西没那么自信的话,马先生的笑声会让你有胆颤的感觉。

  王:马先生当时教你们的时候有没有发过脾气呀?

  郭:没有,他不会简单的发脾气。

  王:您从90年,就开始留在学校。

  郭:对,毕业之后我就留在学校,因为马先生是油画系的老师,同时也是创作科研处的处长。后来马先生做了院长,就变成我的领导了。

  王:那当时的关系有没有更近了,或者象哥们一样,还是会有一个变化。

  郭:那时好像马先生很忙,每天见面的机会很少,然后我们见到马先生的时候,很多都是在工作上,比如说教学检查呀,教学检查是四川美院的传统,马先生把他的“一整套”,带到川音美院,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川音美院的今天。

  王:我觉得每年,因为我们是数码系,不是油画系。每年教学检查的时候,第一个,油画系。而且油画系检查很久很久,他对教学的这种认真的程度。当时我记得,马先生在做教学检查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画,他都会记得当时学生怎么样。这个学生在上一个学期的时候他画的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变化,他记忆非常好。

  郭:因为马先生,在油画的这个领域里面,其实是非常元老级的,他基本在四川美院也是这样。

  王:我觉得他对色彩的研究,把握就特别的准确。

  郭:其实马先生有时候也特别开放。有时候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许就是想了解一个人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因为你们毕竟专业不一样,然后他会做一些调整,做一些思考,这方面。我觉得称马先生为一位教育学家,我觉得完全不过分。

  王:那您能聊聊,马先生个人的创作吗。

  郭:其实,我觉得马先生自己的创作,因为他在教育学生里面花很多的精力。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搞绘画专业的,它容易被他主要的精力投放点给吸引,而忽视了其他的,但是马先生在这方面就完全不存在问题,他的绘画能够反应出他的心态:一种开放,一个很放松的人去做的一些东西。

  王:他喜欢画风景,画一些前俄罗斯的,受前俄罗斯文学影响。

  郭:他是特别喜欢俄罗斯画派这些艺术家,所以他的艺术也受到一些影响,仍然是在这个氛围里面去发掘,去挖掘他自我,我觉得他的艺术就是受那个时候影响特别重,你说画如其人嘛,有的时候看你的一件作品,其实能够从绘画里面能够感受到,作者本身的取向,他对某些东西的理解,这些东西其实都能从画里面得到一些信息,在他的艺术中让我们完全可以阅读到马先生这种豁达的心态。

 
  编辑推荐
·孟禄丁:“元”是初始,动态是生
·徐冰:《地书》表达的是普天同文
·艺术史学家加布:如何理解非洲女
·高鹏:回归与未来
·李然: 箭与靶——超越媒介的差
·巫鸿:中国美术对人类美术史做出
·行访山水 追嗅墨香——访画家汤
·超越观念的界限——王智远访谈
·【TANC专访】与巴塞尔艺术展总监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王庆松:我的态度就是我的作品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谈话录:远
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访谈录
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
马丹专访:走向虚幻世界的背影
黄晓华:非赢利空间最缺乏政策法
冯斌访谈:从水墨出发
尚扬:艺术是我一生最聪明的选择
南溪、冀少峰、郑荔三人谈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