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滚动资讯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性”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13

 邵大箴:艺术中的现代性不是只追求形式变化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题。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标准。

  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在形式上的创造也有永恒的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今天我们说的“现代性”无非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艺术和时代合拍,反映时代的精神。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时代变化的节奏加速,人的异化进程也随之变快,艺术语言发生激烈的变革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包括现代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为真正有创新意义艺术之出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详细】

  包华石:重新询问“西方”或“现代”文化的纯粹性

  原始资料令我们意识到现代艺术的发展原本是跨文化的、国际性的过程,只是因为民族主义在18世纪的出现,艺术以及艺术史渐成为文化政治的一个工具。正如曹意强指出,艺术是开启往昔的一把钥匙,这一信仰激发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欧洲各国都想把自己的历史放在艺术繁荣的中心地位,例如,米什莱声称文艺复兴在法国而非在意大利达到了巅峰。因此西方历史学家屡次对现代艺术跨文化的过程进行了一种“民族清洗”的工作。结果一个国际性的过程在我们的课本上转换为纯粹西方的现象。

  而且我们能推理,“现代性”这个概念的修辞功能原来是让欧洲人将他们文化中跨文化的因素转成自己国家的纯粹产品。更具体地讲,Walpole的发明让英国知识分子建构起一种完全精练化的国家文化故事。另有资料表明,18 世纪以来“现代性”在文化政治战场的功能是将跨文化的现象重新建构为西方纯粹的成就。因此文化政治与现代主义的话语是分不开的。我想强调的是,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是伴随着民族主义而发展的,并且从头到尾是跨文化的历史过程···【详细】

  水天中:“通变”是现代中国美术的核心问题

  “通变”是现代中国美术的核心问题,在过去的100年,不同立场、不同位置和不同观念的人在谈论和实践美术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变革图新的大前提下展开的。中国美术的现代之路,实际上是绵延几千年的中国美术发展、通变之路。

  中国古代与现代美术的划分,一般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界。而真正引起中国文人心理、感情方面变化的是1898年。那一年发生了一连串转折性事件,除了康梁变法纲领为光绪皇帝接受之外,对文化艺术影响深远的事件是新式学堂的建立,它成为中国新美术的发轫。中国美术走上现代之路,实质上就是继承“通变”之道,走明白无误的变革之路。对“现代之路”可以有多种解释和不同评价,但中国美术从古代向现代的发展不是艺术家所能选择,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一类变化可能引发感情波澜,但我们没有拒绝这种变动的自由。再说中西文化的格局,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主导地位和影响,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好恶和喜怒而存在或消失。在19—20世纪之交,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是当时的中国文人难以接受而又不能不接受的,虽然接受的结果是造成本土文化的创伤。

  在研究传统绘画、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国美术的“现代之路”这样的理论框架和艺术史脉络,是适应当代中国文化内部和外部环境要求的,虽然这样的框架显得含糊并且包含着内在矛盾,但它是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特点,与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格局,与主流意识形态是一致的,与古人对“时序”、“通变”的认识在情与理上是相通的···【详细】

  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的正名不是重建“宏大叙事”

  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全局性判断,要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去寻找根据,艺术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局部。其中存在着的复杂情况,至少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传统内部价值演进的混乱与突围,二是西方移植过来的时空错位,三是融合过程中所造成的价值混乱,四是本体论角度和社会学角度的复杂关系。这四个方面都不仅仅涉及形式语言问题,更与价值判断、社会情境相关联。

  中国现代美术的正名并非是重建“宏大叙事”,然而,它面对的是一个“宏大事件”,其中社会性的动因占主导地位并成了课题的主线。现代性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所以要通过先挤进话语场域再注入自身的真实经验对这套话语的标准进行调校和修正,这是在“现代”概念之内、以“现代”为先决条件而进行的调整和突破。这是一项在宏大的人类历程和全球视野之中重塑文化自性的自觉努力···【详细】

  项江涛:中国美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总有一些“永恒的价值”被继承升华,一些“思想观念”被抛弃修正。而对文化的正确认知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反思与文化认同的矛盾和纠结所在:在美术领域,近代以复制西方体系为进步,现代以时代的不同、片面的艺术独立性为说辞为一些当代艺术的“肆意宣泄”张目,这不仅是对艺术的价值与本质内涵的歪曲,更深层的是这关乎人类灵魂深处的审美理性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人类对文明进步本质精神的认知与认同···【详细】

 
  编辑推荐
·第二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
·王金昌、马骏生两位书法家作品上
·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在上海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永久收藏《柳
·四川省诗书画院•红谷•云南文化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夏国祥荣获全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庄炎林为
·公益画家王芳芳:帮62个乡村孩子
·周六冀图讲坛看《水淀留痕》了解
·李荣海花鸟扇面展将在北京民族文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苏坚专访:我的“行动绘画”文字
巴黎家饰展特别报道新十年
领导称鲁迅美院全景画创作队伍是
幸亏年轻:回想七十年代
鉴赏王开方的跨界奇想――“水晶
2009“美丽盛典” 主题:回归
咸集中国现代美术三大巨匠巅峰名
喻晓风观念之《t_1 和 t_7》《混
贾方舟:“风筝不断线”缅怀大师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推出“元代中国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