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批评

我们关于自己艺术的认识何以愈来愈肤浅?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廖上飞 发布时间:2018-01-04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西方汉学家关于中国艺术的著述被翻译成中文,让人多少有这样一种感觉,西方关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遥遥领先。比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等人关于中国艺术的著述皆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艺术有独特的视角,或许他们的有些结论我们不一定赞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成果和方法完全可以共享和借鉴。我发现西方学者更多着眼于一些我们不太在意或完全忽视的方面,以致于他们的研究有越来越深入的趋势。相较之下,我们关于自己艺术的认识反而愈来愈肤浅。







  究其原因,一个极端是模棱两可,另一个极端是简单化、概念化。关于模棱两可的问题,主要是受原始思维的羁绊。对于不少人而言,不是说不清楚,压根儿不想说清楚。“和稀泥”的态度用于艺术创作或许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则大谬不然。由于在言说时不讲逻辑、不讲科学,以致于我们对许多东西的认识越来越模糊,甚至连原来稳靠的言说基础慢慢也没有了。拿到底是用“中国画”提法还是“水墨画”提法的争论来说,其实用“中国画”和“水墨画”提法都可以,重要的是要说明在什么语境中用。我曾在《今天不存在单纯的“水墨问题”》一文中写道:“‘中国画’、‘水墨画’等名称皆是传统中国文化应对现代西方文化冲击时的产物,其根本上指向中国绘画的身份。‘中国画’最初被用于区分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洋画,而‘水墨画’是革新传统中国绘画、修正‘中国画’这一名称的产物。今天,有一点是能得到大部分人认同的,‘中国画’指称传统中国绘画及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延续的绘画,‘水墨画’则指一种区别于传统中国绘画的绘画。也就是说,‘中国画’作为‘旧画种’保留,‘水墨画’则获得了与‘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等‘画种’平起平坐的地位。只是,较之‘中国画’这一(旧)画种,‘水墨画’这一(新)画种是以‘媒介’区分的画种,其真正能成为我们讨论很多艺术问题的稳靠基础。因此,我们今天需要在‘中国画’(名称)前加上‘传统’二字,在‘水墨画’(名称)前面加上‘现代’二字,分别称其为(传统)‘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倘若将“中国画”等同于“存在于中国的绘画”,那其就失去作为学术概念的意义了。至少自西洋画传入起,中国的绘画就应该包括部分西洋画种。即便传统“中国画”也不等于“水墨画”,因为我们也有发达的色彩的绘画,比如近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和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即是色彩的中国绘画。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画”的具体演变会更有意义。而关于简单化、概念化的问题,主要是*惯于教条主义,动不动讲“核心”,讲“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忽视对细节的体味和对具体事物的研究,以致于我们读到的关于中国艺术的著述可谓千人一面,普遍论述教条、单调、乏味。一提中国文化,我们就讲“儒释道”,一提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天人合一”,一提起中国绘画就是“写意”,甚至有人认为追求模糊的“意”才是中国文化、艺术区别于西方文化、艺术的特质,更有甚者认为“程式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这在我看来是极其简单化、概念化甚至可以说是有问题的认识。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艺术能用这样简单的几个词概括吗?最要命的是,有人试图将中国文化、艺术的精神教条化、标准化,其不知5000年的中国文化、艺术实际并非一成不变,以文学为例,如王国维所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毫无疑问,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强调继承和回归最终只会遮蔽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我真正担忧的是当我们在不停强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时会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角里面,因为中国人也是人。文化、艺术作为人的创造物,尽管因地域、人种等会有一定差异,但其并非决然不可沟通的,相反,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恰恰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而西方学者有智慧的地方在于他们能从全球不同地域的文化中选择他们所认同的东西。







  敦煌等的重新发现是重塑中国艺术的证明。我主张将中国艺术看作一个体系来研究。我们再不能只谈书画(精英艺术)或只谈“文人画”,更不能只谈“写意画”,而应将“中国艺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乃至墓室艺术、寺观艺术等。柯律格在《中国艺术》一书的导言中写道:“‘中国艺术’是新创造的词汇,它出现的时间不足百年。虽然本书中出现的纺织品、书法、绘画、雕塑、陶器以及其他艺术品来自5000年的漫长时代,但是按材质进行分类并命名为‘中国艺术’仅是非常短暂的历史。尽管中国有漫长而富有经验的书写艺术的传统,世世代代贵族文人爱好收藏、陈列以及消费艺术品,但是在19世纪以前,无人将这些物品视为同一领域的组成部分。确切说来,‘中国艺术’一词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和北美洲。‘中国艺术’在西方是作为与纯粹的‘艺术’对比研究的对象而存在,‘艺术’实际上是欧洲传统,并且扩展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将5000年的遗物按材质进行分类并命名为“中国艺术”的历史在西方很短,在现代中国更短,因为在西方的影响下建立的中国艺术史学学科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还太短。我们如不迎头赶上,那么我们关于自己艺术的认识会愈来愈肤浅,相反西方人关于中国艺术的认识会愈来愈深入。


我们关于自己艺术的认识何以愈来愈肤浅?

 
  编辑推荐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
·Jackson Arn:我们谈论艺术的方
·秦兆凯:当代艺术的困惑
·策划人的学术性:高名潞与栗宪庭
·彭贵军: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
·一种介入式关系的疼痛 ——谈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艺术
·该亚重临:从“大写”的科学与艺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陈胜祥抽象绘画——震撼人心的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什么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史的基础
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
江梅:吴冠中艺术的精神资源
中国画廊没能力代理艺术家?
文化的交叉点:论吴冠中的艺术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鲁虹的当代艺
缺乏超越性的十年:新世纪十年来
念珠和笔触
双眸凝视的《天问》――与王劲松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