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对话

王庆松:我的态度就是我的作品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10

        王庆松是中国当代摄影上的一个巨星,他的作品时刻带有着一种讽刺,反思的情绪,王庆松的作品时刻带给我们一种西方经济文化强权下的思考,无论是画面中经常出现的麦当劳,还是可口可乐,这些日常中司空见惯的符号已经在逐渐消解着我们对于传统的认识,王庆松从了解并借助西方摄影语言,寻找东西方文化符号,到运用西方符号来反思当下的社会,他无时无刻的在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正在向嘉宾描述作品的王庆松背影

  蔡萌:我们还是回到您的作品来谈,刚才我们从谈话中能感受到你在今天被西方认可,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和成就。回到作品,昨天我和李媚老师还聊,比如看你早期的作品,会有一些很重的艳俗艺术的痕迹,创作《老栗夜宴图》的时候对于你来讲是一个转折,但是《老栗夜宴图》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艳俗的痕迹,比如浓妆艳抹的那些女人,包括到后来又转到对社会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可能在早期作品里也有,只不过可能那是一种意念式的批判,跟你后面具体式的批判有点儿不同。

王庆松作品《老栗夜宴图》

《老栗夜宴图》分解图1(从左至右顺序)
 

{nextpage}

  李媚:态度上、情绪上是这样的,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作品和你早期的作品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改变。

  蔡萌:09年双年展里边做的那个又不一样了。
 

《老栗夜宴图》分解图2(从左至右顺序)
 

  李媚:比如以前《老栗夜宴图》艳俗、很调侃、很反讽,还是有一种很游戏的态度在里头,但是我觉得现在这些照片看上去,那样的一种态度好像是没有了。


 

《老栗夜宴图》分解图3(从左至右顺序)
 

  王庆松:可能跟年龄也有关系,很多人看我的作品,就觉得你肯定很幽默,或者猜想你这个人肯定很有意思,但是一看我本人,很失望。有很多编辑或记者,之前都特崇拜我,但一看我本人就觉得跟想像的差距很大,甚至有的编辑说我们女同事特想来见你,特别崇拜你,但是如果她来了也会改变这种想法。我本人并不幽默,语言上也无法去传达出很特别的东西,但从作品中会找到早期那种幽默的感觉。那时候的社会,为什么会触动艳俗?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社会变了,而且封面杂志挂历开始出现了很多非常庸俗的泳装的这种挂历,那个时候,杂志封面全都变了,总是半遮半掩的状态,那个时候我就想应该去做,只不过是那个时候还是想通过绘画,但是绘画又很难去处理很多问题,所以就想,是不是用一些你认为很恶心的图片来拼贴这些东西。先是拼贴,拼贴完之后开始觉得拼得也不过瘾,有一些东西想找到那种感觉就找不到了,于是就拿闪光灯拍一些。最早也是拍一些照片,画一些你自己觉得很恶心的东西去拍,所以我就慢慢开始拍。但是那个时候的拍摄还是强调的商业改革或者是因为以发展经济作为基本国策的造成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或者是对生活的这种变化和认识,后来那个时候就做了很多这方面传统和现在这种很庸俗、很商业化的东西,但是之后我发现不是这么简单的。一方面是同时我们自己自甘堕落,另一方面也受西方的影响,我当时很赞赏邓小平的“和平演变”,就是这种变化,西方的影响强调必须要喜欢这个东西,他要不停地宣传占有很多市场,似乎你得到了好处。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你丢的东西更多,失跟丢的比例是非常明显的。97年的时候,我有一次去伦敦,因为是第一次出国,别人会招待你吃饭,有的时候想自己逛街,饿了不知道吃什么东西,我唯一认识的只有麦当劳,我就进去吃,旁边跟我排队有几个修下水道、通马路的人,还有衣着很脏的黑人,比我还嫌得脏,我说这些人怎么能够进麦当劳呢?麦当劳是很好的西餐,他怎么能在这里边吃饭?其实我们在误解很多东西,这种误解一个方面是我们强调了它的高雅,还有西方同时也在转变,他觉得我们应该让你看到我们真正的文化。记得那个时候中国很多人说我们要把早餐快餐化。中国是一个饮食的国家,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的饭菜很好吃,但事实上没有很有品牌的东西,后来我们就反思,为什么?我们天天喝着茶,但是谁知道中国有什么茶,不要说龙井、红茶、绿茶,那是傻子都知道的,什么叫绿茶和普洱,就像你说衣服,什么牌子的衣服?当时我就去逛一些商场,我就想寻找我熟悉的东西,但是找不到,看不到中国的牌子,那么大的商场,相当于北京百货大楼似的,后来我还给那个商场设计过橱窗,130米的橱窗,是我最早给他们做的很好玩的一个东西。商场第一次请亚洲艺术家帮助做的橱窗。商场每年换橱窗,橱窗很有名,所以我又仔细去观察,但是都很失望。这种变化,西方、东方或者是自甘堕落,或者是你以为你好了,觉得你发展了,你利用了西方,或者你在做出很多成绩,甚至说现在中国洋洋自得,这个时期是我们东方或者是我们中国人的时期,都造成了作品传达的一种很多很假的东西,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就像我们的茶叶、香烟。烟比外国的烟不知道贵多少倍,几百块钱一包的烟都有,西方当然没有,但是别人就是比你有牌子。我跟迪奥合作,当时他说的话让我非常吃惊,他说我们这个是1000多万欧元的保险,我想就那么几个烂破服装1000欧元,等于上亿人民币来做保险了,就觉得肯定不值,但是中国那么多人穿衣服,哪有什么名牌。就像网络上开玩笑,说我们从早上起床喝的什么奶,吃的什么馒头,晚上睡觉还盖着黑心棉,好像我们发达了,我们扩大了,甚至我们是拥有外币最多的国家。甚至有的人还觉得,我们听说过有的人甚至吹到什么程度:比尔盖茨有什么钱,他哪有钱,这种口气都有。就是因为上次捐款过来,造成了很多人说比尔盖茨就是一个穷光蛋的谣言,在中国人眼里就是穷光蛋,他觉得中国很多是盲目自大的。

  蔡萌:有点儿膨胀。
 

{nextpage}

《老栗夜宴图》分解图4(从左至右顺序)
 

  王庆松:这些都会造成你的文化的丧失,因为你盲目的只是看看前方,其实没有看到满屁股后面有屎,没擦干净的感觉。

  蔡萌:我感觉你对这些文化的问题或者社会问题有一个持续的关注,这是你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来源或者说是话语资源。
 

《老栗夜宴图》分解图5(从左至右顺序)
 

  王庆松:当然,因为你看到了这个,不同的变化,这个社会一直在变化,好像是一直在变好,但是只要退回五年,看我们五年前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就会老在怀疑到底好没好。
 

  李媚:这种自觉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好多艺术家现在处境改变了,个人的生存境遇改变了,他们在面对社会生活的时候,立场、态度、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有很多艺术家也变得很优越、很腐败。
 

  蔡萌:不革命了。

  李媚:我是反感革命的,我不同意革命这个词。实际上我觉得就是我们对待这种生活的,社会变化的一种态度,一种警惕。这是良知,这是特别需要的东西。
 

  王庆松:有时候改变会让你感觉到不舒服,你觉得它并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好,你不舒服就会怀疑。

  李媚:跟你心里的那个是产生冲突的。
 

  王庆松:关心的面不一样,有的人更多的是从商业的角度去看的,也就是所谓物质的角度。其实这种伤害是很恐怖的,甚至会造成很多人心态的畸形。

{nextpage}
 

王庆松作品《跟我学》
 

  蔡萌:09年的双年展上,你在英国的剧院做了那件或多或少跟伤害都是有关系的作品。

  王庆松:后来为什么我对医院有点儿兴趣,因为2000年我妈妈病逝,我特别难受。那一年我大概来回六趟去湖北,没有钱,但是为了筹医药费你必须贱买很多油画,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医院走到尽头窗口抽烟,三点多钟的时候,两个护士的聊天让我非常震惊。有一个护士大概是隐射我母亲的,让我听见了。她们谈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你这几个病床的病人怎么样?今天的药怎么样?一个说这个病人打药花钱花得挺多的,有一个就说我妈妈的病没有花多少钱,好像他们没钱了,话里明显带着点儿埋怨,她根本不是为了病人着想。因为我母亲从最早的380块钱左右的一瓶药,打到后来大约1块8毛钱的药,因为没钱了,无法去承受高昂的医药费,所以人越来越虚弱,那个时候矿泉水基本上就是这个价格,其实是盐,不是药,就是生理盐水,最多给你滴点儿消炎的东西,所以说医生的对话让我非常震惊。她说还是你好,数钱把手数累了,她说我快忙疯了,快忙成神经病了,那个医生说只要挣到钱忙成神经病也无所谓。我特别难受,这个跟我最早对医生的价值判断完全不一样。最早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要找一个护士,我如果能找一个护士当媳妇就是特别好的。突然之间你觉得对医院这种状态很失望。每个病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但是面对这个,心理很难受。因为我父亲去世比较早,所以我跟我母亲的关系是很不一般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在想医院这个题材,只是找不到这种角度去做。当然刚好英国有一个剧院,是东北部非常有名的剧院,我就说剧院和医院的功能类似,医院是治病、治身体,剧院可能是对大脑、思想的治疗,就找这两种关系。当然还没有找到我最理想的感觉,其实我还想拍一个病房的感觉,只是没有找到,你看我买医疗器材,买了很多,买了好多年,一直没有拍,一直没有找到更准确的。比如最早03年拍的《跟我学》,拍了之后,我觉得拍完《跟我学》,拍《跟你学》《跟他学》,因为你我他是这个世界的组成,新拍的叫《跟他学》,还有《跟你学》,中间找不到这种感觉和状态。怎么找你、我、他的这种感觉,这种状态?我觉得学习跟教育是有微妙联系的,有一天,我到垃圾厂看堆积如山的书,我去找,我找到感觉了,我说我要拍《跟他学》就找这种感觉和这种状态。“垃圾书”很多,我发现很多是塑料包装好好的,没有开封,有成批成批的堆积如山的感觉,这个感觉触动了我,有的时候你就会想拍。差不多快十年以后我才拍第二张,就会有感觉,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找,找到这种感觉就拍了,所以当时我想找到这种感觉。这个书架放了一年的时间,20吨的书放了一年,让它落灰,也拍一些水,长一点陈旧霉的感觉,希望找到这种书籍,知识跟文化的概念,所以有时候人们总是把这种知识和文化混淆。


 

王庆松作品《跟他学》书房草图
 

  李媚:很现实。

  王庆松:找到这种状态。有的时候,这个作品可以说它大,也可以说它很小,因为它就一个人,它也不大,但是它的大是因为这个书放的时间很长。
 

  李媚:容量大。
 

  王庆松:我根本不管,就是扫两下,有灰什么的,窗户现在开着,就是自然的状态。

{nextpage}
 

《跟我学》分解图1(从左至右顺序)

《跟我学》分解图2(从左至右顺序)

《跟我学》分解图3(从左至右顺序)

王庆松作品《泉》

王庆松作品《张翠花和张翠莲》

王庆松作品《新女性》

{nextpage}

王庆松工作室一角

王庆松铺满小广告的工作卷帘门


 

王庆松 蔡萌


 


 


 


 

 
  编辑推荐
·孟禄丁:“元”是初始,动态是生
·徐冰:《地书》表达的是普天同文
·艺术史学家加布:如何理解非洲女
·高鹏:回归与未来
·李然: 箭与靶——超越媒介的差
·巫鸿:中国美术对人类美术史做出
·行访山水 追嗅墨香——访画家汤
·超越观念的界限——王智远访谈
·【TANC专访】与巴塞尔艺术展总监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王庆松:我的态度就是我的作品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谈话录:远
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访谈录
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
马丹专访:走向虚幻世界的背影
黄晓华:非赢利空间最缺乏政策法
冯斌访谈:从水墨出发
尚扬:艺术是我一生最聪明的选择
南溪、冀少峰、郑荔三人谈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