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资讯行业动态

回眸2017美术十大看点——与“美”同行
信息来源:美术报 文章作者:崔艳 夏超 发布时间:2018-01-04

2017已渐入尾声,2018正阔步走来。推开记忆的窗口,回眸2017年的中国美术,盘点过去一年美术界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与事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回味,且行且思。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建军90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0周年。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中国文化发展举旗定向。笔墨传真情,弘扬正能量,以“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为代表的一场场美术展览,通过一幅幅围绕重大题材、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性创作,展现了中国精神,反映了时代风貌。从艺术扶贫到美术公益支教,美术工作者们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馆藏精品展、“国宝展”、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与西方艺术大师展相呼应,我们纵情于古今中外的每个精彩“瞬间”,馆藏出“深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青年才俊不断涌现;百年巨匠迎来“诞辰”之年,我们依然记着他们,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曾谱写过不朽的篇章;中外佳作在寒冷的冬季拍出了“新高度”,一股暖流似乎正在涌动;今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局之年,“双一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

  告别2017年,美术工作者们将会继续吹着“时代前进的号角”,迎接崭新的2018年,为新时代贡献新力量,以新气象迎接新挑战,用新作为彰显艺术担当与社会责任。

  这期本报总结、盘点这过去的一年,值得大家铭记和思考的重大美术新闻事件,通过十个关键题梳理出2017年值得我们回味的美术记忆。

  喜迎十九大

  主题性创作 展现中国精神

  10月18—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美术界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展览和活动。

  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宣传发布的“时代楷模”、“重大典型”等为蓝本,中国美协组织美术家最新创作了21幅油画和中国画,作品中表现的人物涵盖社会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典型。作品或截取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瞬间,或聚合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贡献,描绘先进典型的敬业奉献、实干担当,热情讴歌他们对中国精神的践行。展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展期也比原定时间延长了1个月。

  此外,浙江、辽宁、云南、天津、广西等各省市区也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中国精神的展览。“红船颂——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美术作品展览”精选了40余件以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为主题的美术精品力作;“奋进辽宁·江山如画——喜迎十九大辽宁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展出了参与工程创作的168位优秀美术工作者的100件作品,集中表现了几千年历史演进过程中辽宁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文化事件和涌现的重要历史文化人物;“云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了一批反映云南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中体现了云南省文艺工作者务实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旋律,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彰显出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实际体现。在新的一年,我们期待全国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精品力作。

  建军90周年

  丹青铸军魂 共绘强军梦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场场美术展览在全国各地举办,纪念着那段火红的岁月,描绘了一个更加蓬勃的未来,为气壮河山的历史筑丰碑,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塑伟像。

  7月27日,由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军事题材美术的特有语汇纵情放歌90年,深情礼赞党领导人民军队走过的奋斗历程、开创的伟大业绩、铸就的精神丰碑,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砥砺奋进。一幅幅美术作品按照历史脉络,对人民军队90年来的风雨历程进行了梳理。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从“国庆”35周年阅兵到辽宁舰下水,当一位位英模人物再次浮现眼前,当一个个历史事件用绘画凝固,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南昌,这个“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建军节当天向公众开放建军雕塑广场,占地16000平方米,经过3年的研究和创作,一尊尊写实雕塑将铭刻“八一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诞生的光辉历史。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我们的队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军队题材作品文献展”展出莫朴、彦涵、力群、黎冰鸿、全山石等知名艺术家的军旅题材精品力作50余件(套),呈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多年来的主题创作成果。“河北省庆祝建军90周年书画摄影主题展”、“脊梁——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美术作品展”、“向钢铁长城致敬——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四川美术书法作品展”、“1927-2017:‘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等也纷纷通过美术精品、航母模型、无人机等部分军民融合的国防高科技成果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全国各地在建军节期间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展览、活动,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展现着中国军队创造的历史和面向的未来,反映出中国人民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一场场展览、一件件作品不仅是对建军90周年的献礼,更是用文艺向这个伟大时代的深情致敬,对和平未来的珍惜展望。

  香港回归20周年

  用艺术展现血脉相连的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全世界华侨华人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一场场艺术交流活动在北京、香港等地拉开帷幕,将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文化以艺术形式展现出来。20年辉煌奋进,20年携手同行。

  6月1日,“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20周年艺术展”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为期一周的艺术展设有“水墨中国”和“叙事中国”两大展览主题,共展出85位艺术家的约300件艺术品。参展艺术家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祖国的景象、香港的风采,为香港各界丰富多样的“回归庆典”活动增姿添彩。

  6月23日,由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共评选出参展作品159幅,除此之外,还特邀了32位美术家参展。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为此次展览专门组织创作10幅(200×500cm)作品,《不忘初心,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更美好》、《香港回归二十年发展成就巨大》、《省港大罢工》、《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成立》、《香港与抗日战争》、《英国侵占香港》、《香港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虎门销烟》、《辛亥革命与香港》和《东方明珠》,都是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期间的重大历史变革,彰显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成功贯彻落实,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发展。

  提及香港,大多人会想到“购物天堂”,这正是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离岸金融中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但在浓重的商业氛围下,香港“文化沙漠”之名也由来已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具分量的10幅主题性创作中,也仅有《东方明珠》为香港画家萧晖荣创作。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转型策略”,希望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成为艺术城市,成效显著。

  1970年,来自巴塞尔的艺廊创办人成立了巴塞尔艺术展,现今成为了全球一致推崇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现在每年都会在巴塞尔、迈阿密和香港举行。2017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涵括亚洲以及西方年轻艺坛新秀和当代大师的杰出之作,多家艺廊展出不同种类的油画、雕塑、绘画、装置、摄影及录像等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在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迸发出了勃勃生机。

馆藏精品展

  美在新时代 显文化魅力

  近年来,“馆藏”热席卷全国,国内重点美术馆的“馆藏”精品走出“深闺”,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观众不需购买门票,只需走进美术馆,便可以欣赏到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等名家大师的真迹,这一切都源于文化部在2012年开始组织并开展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参展单位均为国家重点美术馆,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国有美术馆。2013年开始,该活动被纳入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得到国家财政专项支持。

  相比往年,2017年全国各大美术馆除了继续参加“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外,还根据时代主题和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更多更具分量的馆藏展。如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从晚清赵之谦、何绍基开始,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吴作人、吴冠中等大师的精品画作齐聚国家美术殿堂,很多作品是首次公开展示,多角度呈现中国美术近代以来发生的深层变革,展现文化自信。200余件套近现代名家大师作品在眼前铺陈展开,犹如一幅宏丽的20世纪中国美术画卷。这些底蕴深厚的创作,体现出正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质,表现了中国人亲近自然,赞美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

  此外,“画里佳人——深圳美术馆馆藏版画作品特展”、“集其大成——苏博藏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中国美术馆藏俄罗斯油画精品展”、“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熠熠生辉——山东美术馆馆藏油画精品展”、“瀚海云垂——浙江美术馆馆藏海派名家作品展”等极具学术含量的馆藏精品展览,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走入美术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受众,对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青年新势力

  展艺术才情 秀青春风采

  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希望。青年美术人才的成长,直接关系着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明天。2017年,青春旋风席卷中国美术界,行业协会、艺术院校、媒体舆论纷纷聚焦青年,关注青年,帮助青年。“新青年”似乎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种现象,一种趋势。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大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12月14日,“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参展大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成果、研究成果和创作成果。除了“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这样的综合性展览外,“青年倾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等偏向当代实用艺术的展览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通过公共艺术、雕塑、装置、多媒体艺术作品,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和创新思维。

  针对已经从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青年美术家,中国美协和各地文化部门也给予了充分关注。近年来,从青年美术家拔尖人才培训到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培养,再到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中国美协的人才培养制度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

  为年轻人提供展示平台,让具有改革精神和艺术才情的美术新青年脱颖而出,2017年是与青春相伴的一年。这一年中,以评选为手段,以展览为载体,以推陈出新为目的,激发青年艺术家的热情与能量,促进美术家队伍后浪推前浪,传递“美的正能量”。

  人气国宝展

  《千里江山图》全卷“现身”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汉简的朴拙,晋书的风韵,唐画的富丽,宋画的精细,明清书画的千姿百态,汇集成光彩夺目的绵长画卷。人物、花鸟、山水、写实、写意、院体画和文人画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都吸引着人们前往一观。

  2017年的各个博物馆推出的国宝展,从展品年代来看,涵盖秦、汉、宋、明、清等时期;从展品种类来看,除了最受瞩目的古代书画外,还包括青铜、织锦等;从展览举办地来看,涵盖了北京、江苏、辽宁、浙江等省区市。其中,最受瞩目的展览无疑是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汉文明展”,最受瞩目的展品当属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作为故宫博物院2017年的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系统梳理、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作为北宋时期的一幅青绿山水孤品,《千里江山图》全幅构图景象开阔,取用传统的游动视点创作方法,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了全景式大山大水,气势宏大。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汉文明展”从全国30多家文博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展品中包括著名的“皇后之玺”玉印、长信宫灯、兵马俑、金缕玉衣等。

  此外,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展出的“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特展”、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咫尺江山——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展”、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的“石上画卷——中国汉画艺术展”、苏州博物馆展出的“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江苏省美术馆展出的“借古以开今——馆藏明清绘画专题展”等也在2017年纷纷亮相,一场场重量级的“国宝展”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视角,共同掀起了一场“国宝热”。

  “国宝展”相比于馆藏精品展,更加难得一见。由于“国宝展”展出的作品都是古代传世佳作,年代久远,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往往难以经常向观众进行展示。因此,每次“国宝展”都会吸引极大的社会关注度。一方面,体现了大家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外交流新突破

  在“国际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正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可谓是中外艺术交流异常频繁的一年,包括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在内的一大批国际知名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带着各自所藏艺术精品来到我国举办大型展览

  “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精选来自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八大藏品部和欧仁·德拉克洛瓦博物馆的126件套珍贵藏品;“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以崭新的立意,使观众感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影响;“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展出的70余件展品分为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其中包含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11幅画作;“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典藏——莫伊谢延科作品展”在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举办,收集了莫伊谢延科在创作这些作品过程中所画的素描草稿、色彩草图、变体画,以及为创作收集的素材和习作等图片,与画家的生平一起作为展览的一部分,使展览具有文献性和历史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外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在华举办的展览中,许多展品都是首次在国内展出。艺术珍品的每一次展出,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严格的运输、展示,乃至保护条件,伴随着这些国外艺术珍品在华展出,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美术馆和博物馆在硬件与软件实力上的双方面提升。

  世界艺术要“走进来”,中国艺术也要“走出去”,在“国际化”的语境中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2017年,“西泠创社四君子——丁仁、王褆、叶铭、吴隐书画篆刻作品展暨古韵今声——西泠印社藏历代印章原拓题跋扇面展”在日本兵库县美术馆举办,西泠印社社务委员携89件(组)“创社四君子”作品赴日展出;“感知中国·德国行”开幕式暨“最美中国人”美术作品展在德国柏林举行,通过一幅幅画作,德国观众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触摸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2017·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来自102个国家的567位艺术家入选,其中,国外(含特展)作品411件,中国作品190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丝路”与“世界文明”这一宏大叙事语境中,中外美术家们借助语言相互沟通,探寻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脉络,拓展了双年展的学术视野。

  文化在融合中不断发展,中外艺术交流日益加深,对于促进我国美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可以不走出国门,就看到国外大师们的精品力作,中国艺术家也可以在世界各地展示自我,通过作品向国外观众讲述中国故事。中外交流越来越频繁,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开放。

  艺术院校有作为

  创建“双一流” 成果引关注

  2017年,对于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来说是砥砺前行的一年,除了一如既往受关注的“艺考热”和“毕业季”,创建“双一流”、教学成果展、艺术教育论坛等也成为了热词,贯穿全年。各高等艺术院校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外,院校之间开展的交流活动也比以往更加频繁和多元。

  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央美院的美术学和设计学、中国美院的美术学等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未来,中国美院的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是,建成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为核心,带动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的共同发展,构筑代表中国视觉文化高度的优质特色学科群,构建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高地。中央美院将以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美术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古典与现当代、中国与西方”的交融互通,传承与创新并重,艺术与科技融合,建设具有文化高度、学术深度、影响广度的学科体系;设计学设立“设计战略、科技与设计、设计思维、产业设计、设计史论”五大模块,拓展全新“大设计”教育格局,引领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院校之间的交流方面,由各高等艺术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学相长——第三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暨“第二届中国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会”、“画语诠·新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研讨会暨教师、学生写生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等活动相继举行。各高等艺术院校从艺术学科自身的优势与特性出发,研究中国艺术学科的创生机制与动力机制,探索中国艺术教育的社会能量与未来发展。

  在教学成果展示方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西安美院等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教学成果汇报展;“行进之力——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传承谱系”展览展示了广州美院教师对水彩语言不同的艺术探索;“本体与重构——四川美术学院漆艺术展”展示了四川美院在建立了当代漆艺术表现体系和教学体系中的成果;“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展现了西北特色、中国风格、国际视野融会贯通的“时代精神”。

  2017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局之年。“双一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艺术市场传捷报

  中外佳作均拍出“新高度”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调整期当中,今年却也不乏一些亮点,比如微拍的活跃,名人手札拍卖的异军突进。另外,从单件拍品的成交额来看,今年中外佳作均拍出了“新高度”。

  11月15日,达·芬奇的《救世主》在纽约佳士得举行的“战后与当代艺术夜场”中被拍卖,估价约为1亿美元,最终以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8亿元)的天价成交,打破了史上艺术品拍卖价格的纪录。

  12月17日晚,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的“震古烁今——从北宋到当代的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9.315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当晚,还有4件成交价格过亿元人民币的作品,赵孟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909亿元成交、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拍出2.093亿元、李可染的《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拍出1.7825亿元、崔如琢的《指墨山水十二条屏》以2.415亿元成交。其中,赵孟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刷新了今年中国古代书画全球最高纪录,崔如琢的《指墨山水十二条屏》刷新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全球最高纪录。

  虽然中外佳作均拍出了“新高度”,但是中西方艺术品的价格是在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之下的价格呈现,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市场认可度等等。税收、民族、社会评论、题材等因素都可能会对艺术品价格产生影响。

  2017年,名人手札市场也十分引人注目。“手写时代”正在逝去,手写的作品,将在未来成为稀罕之物。如果说早期的手札收藏更加注重艺术价值,如《快雪时晴帖》、《中秋帖》,那么当下的手札收藏则从文献、历史、学术、投资等全方面的价值加以考量。收藏热点也从宋元明清转向当代,除了社会名流、学人先贤,一般的家书、日记也正在受到关注。

  2017年,中国买家在海外拍场也十分活跃。2017年苏富比全球拍卖总成交额为47亿美元,其中亚洲客户占苏富比全球拍卖总额逾30%。在佳士得春拍中,来自亚洲买家的成交额分别占伦敦与纽约拍卖成交总额的54%和87%,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一位亚洲藏家以9850万港元投得安迪·沃荷的《毛主席》,创下了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亚洲拍卖纪录。

  当下的艺术品收藏,不只因为藏家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不只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促进了私人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收藏领域空前扩展。拍卖平台日趋成熟与多元,“互联网+拍卖”已经实现,中国艺术品也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瞩目。

  艺术大家诞辰

  举办精品展览 回顾艺术成就

  2017年,许多在中国美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艺术大家迎来了周年诞辰。潘天寿诞辰120周年、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叶浅予诞辰110周年、张仃诞辰100周年、吴昌硕逝世90周年……各地举行的诞辰纪念活动多以展览和出书为主,以最直接的方式回顾大家们的艺术成就。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于5月和12月分别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展出,共展出潘天寿作品120余件;“国艺昌硕——吴昌硕绘画作品展暨中国写意绘画名家邀请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举办,《吴昌硕全集》也于今年首发;“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李可染1979至1989年间创作的绘画及书法作品162幅。

  从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到各省市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艺术大家诞辰纪念活动各具特色,有的以作品为线索梳理名家的艺术人生,有的以文献展和研讨会的方式回顾大家的艺术成就……不管方式如何多样,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这些已经故去的艺术大家,吸收他们身上优秀的艺术特质,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美术健康发展。

回眸2017美术十大看点——与“美”同行

 
  编辑推荐
·以自然为诗章,重述自然:“第三
·第二届威尼斯国际青少年美术大赛
·文艺复兴至当代50幅艺术大师自画
·2023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落下帷幕
·艺术之力一一共塑中国美丽形象
·第十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
·马蒂斯、毕加索、霍克尼众星云集
·“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
·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巡回展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中国蓉城·首届全国青年美术家提
中国蓉城·2011全国青年美术家提
已故著名艺术家陈箴回顾展在法国
2010(第十四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中国美术作品年鉴?2001-2010》
写实油画家安静首次个展在盛世天
时代美术馆举办时代杯论坛第一回
2012年东京艺术博览会昨日开幕
2010年伦敦设计节精彩作品亮相
龙乡墨韵·第二届全国教师书法作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