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美术家百科中国画

张东林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6-02-12

 

张东林,河南郸城人,定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东林工作室导师、教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
张东林作品在北京保利,翰海,中贸圣佳等拍卖公司高价拍出,亦为中国美术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江苏美术馆,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荣宝斋美术馆,北京大千画廊,资深藏家广为收藏(拍卖记录查询:雅昌艺术网))

出版个人专著、专集有:
《当代名家写意山水---张东林》--2007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当代实力派画家艺术研究---张东林密体山水》-2008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名家名作---张东林密体山水作品欣赏》--2008年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名家---张东林》-2008年 当代书画家杂志社
《中国山水画名家---张东林》(韩语版)-2008年 图书出版瓦署
《当代名家写意山水画库---张东林》-2009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国画名家经典---张东林》-2010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集---张东林卷》-2010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当代中国山水作品集---张东林》-2011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当代实力派画家---张东林画集》-2012年 书艺出版社
《当代实力派画家-张东林水墨密体山水》-2011年 书艺出版社
《走进中原-张东林密体山水》-2012年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等
《著名密体山水画家-张东林作品收藏》-2014年 中国文艺学术出版社
《张东林中国画获奖作品选》-2014年 南方美术出版社
《家园-张东林密体山水画集》-2014年 南方美术出版社
主要展览: 
1996.国画《板桥归牧》被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收藏;
2000.国画《春酣》参加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延安讲话》全国美术作品展;
    .国画《金秋太行》参加中国美协新世纪中国画精品大展;
    .国画《侗寨余晖》获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书画大展铜奖;
2001.国画《太行秋色》获中国文联二十一世纪全国首届书画篆刻大赛银奖;
2005.国画《圣地麻田》参加中国美协抗日战争60周年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馆);
    .国画《鸡毛信》参加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抗日六十周年大型书画展(中国军事博物馆);
    .国画《房山人家》参加中国美协第十六届国际造形展美术特展;
    .国画《板桥人家》获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黎昌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年展铜奖(中国美术馆);
    .国画《前平人家》参加中国美协太湖情提名展;
    .国画《泛区古道》参加中国美协2005年中国画精品大展;
    .国画《房山人家》获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网上画展优秀作品奖;
2006.国画《回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网收藏;
    .国画《西平古道》获中国美协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国画《泛区秋韵》参加中国美协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馆);
    .国画《房山情韵》获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青年画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
    .国画《皖南人家》获黎昌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年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
    .国画《豫东二月》参加中国美协2006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7.国画《泛区故道》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江苏美术馆);
    .国画《房山雪韵》参加2007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国画《泛区暮归》参加2007年全国中国画精品展;
    .国画《雪韵》参加2007年全国首届草原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8.国画《冬韵》参加2008年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特邀作品展;
    .国画《游击队之歌》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展优秀奖(中国军事博物馆);
    .国画《房山人家》参加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繁荣发展和谐文化美术作品展;
    .国画《农家乐》参加2008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9.国画《佛香阁》参加2009全国“中华名胜”山水画名家邀请展;
    .国画《暖冬》参加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国画《溪山清远》参加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1.国画《冬韵》参加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国画《泛区故道》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法国卢浮宫)
    .国画作品参加百家金陵金奖作者邀请展(南京诸子艺术馆)
2012.国画《尚志县传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
    .国画《即将逝去的绿荫》参加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张东林密体大展在北京大千画廊美术馆展出;
    .张东林密体国画大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隆重展出(北京荣宝斋美术馆);
2013.国画《惊蛰》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经典"优秀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
   .大家之路-当代名家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国画《即将失去的绿荫之三》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
2014年张东林全国巡回展:
第一站:北京现代收藏艺术馆;第二站:厦门张雄书画院美术馆;第三站:泉州泓翰美术馆;第四站:广东陈树人纪念馆;第五站:北京一得阁丹凤朝阳美术馆;第六站:北京大千画廊美术馆;第七站:广东南方美术馆;第八站:山东潍坊;
2015年:格高思逸-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东林工作室师生展(2015年1月10日---16日)北京一得阁丹凤朝阳美术馆;
        格高思逸-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东林工作室师生展(2015年1月25日---31日)北京宝盈轩书画艺术研究院;
       “幽密深邃”张东林密体山水画展(2015年4月30号——5月10号)博宝美术馆
       “一带一路文化盛宴”之走进新疆-张东林、李京波、尚奎元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6月16日-26日)(新疆亚欧艺术馆)

细密中求精神—张东林密体山水画
文 / 邵大箴

    张东林在2007年“百家金陵画展”中以《泛区故道》获得金奖,2012年国画作品《即将失去的绿茵》入选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尚志县传说》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军美展。这充分说明,他的细密山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画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细密山水又称作工笔山水,和言简意赅的写意山水除了在艺术特色上的区别外,在画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细密山水更加强调创作的程序与步骤,追求一丝不苟、巧密精细的风格。
    传统山水画,不论是写意型还是细密体,其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临摹和写生积累经验,为创作做准备。初学山水画,临摹非常重要。在临摹过程中,掌握前人总结的一套程式化语言。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类似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带有强烈的符号色彩和有严格的规范。这种程式化的语言承传着历史沉淀的审美情趣,有它自身无可替代的美感。但是,由于和当下的社会现实距离遥远,往往使年轻人产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生疏感。如果没有一定阅历或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解,也很难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学习传统绘画经过了临摹阶段,掌握了前人的方法之后,必须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在描写真山水的过程中,加深对古代典范作品的理解,将前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形成有自我面貌的艺术语言。
   从张东林的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见那些传统的、程式化的技巧对他的影响,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一个非常注重写生的画家。不过,事实上他很尊重传统和很注意向古人学习,只是他善于消化古人的经验,承继古人的文化精神而不流入表面技巧的模仿。在《泛区故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专注于表现层林叠嶂的山野中那些千姿百态的树木,然而从树干的刻画到树梢的描绘,没有运用传统山水的方法,反而处处能看到他新鲜、细致的写生状态。同样,在后来的《密林行旅图》《豫东二月》等大幅山水里,树木形态各异,有在风霜中伸展着坚挺的枝桠,有在春风里摇曳摆动的树梢……这些树不曾在《芥子园画谱》里有过范本,也不曾在古人的山水里见过这样的描写,如果不通过自己常年的写生,是不可能画出这么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的。
   写生带给张东林的不仅是树木的外形和姿态,同时让他体会到实景中的透视,以及树木在环境中光和影对它的影响。因此,他作品中的构图与传统文人画不同,很多近处的房屋、院落、树木采用了焦点透视方法。通过很多层的晕染和皴擦,表现出屋檐的投影、树干的暗部和阴影,灰度非常丰富,似乎是一张特别结实的素描风景。但是细看则会发现,它又与素描造型迥异,它是一幅地道的中国画,因为张东林完全是用中国画的笔墨去描写的,作品深处呈现出传统艺术的意境。在《豫东二月》中,四周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隐隐约约见到夜色中黑压压的老树密林。在处理暗处的树木时,张东林通过层层不断叠加的积墨,用笔雄健而浑厚,墨色丰实而滋润,予人密不透风的感觉。就在这沉重氛围的画面中,一丛被雪光映亮的灌木,耀眼的矗立在中央,晶莹剔透。他没有过多地在这丛树上去繁复刻画,而是用了白描手法,通过干涩的线描表达出树枝的穿插和纠缠。这种单纯的表达方法,和后面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张弛有度,充满生机。
   有人认为细密山水不如疏体的写意山水意境高雅,我认为这种认识过于简单。疏体与密体只是两种不同的画体,各有自己的技巧要求,各有艺术特色,都是追求表现充足的文化内涵。就画体而言,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君不见一些看似潇洒的阔笔山水,草率粗陋,哪里谈得上什么意境?宋画技巧的细致、周密,何尝没有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张东林的山水,细密、精致,但细而不繁杂,工而不匠气。这些精细的笔法、细节的描绘,服从于画面的整体,表达他对客观景致的体会和他的主观情怀。有些艺术家,在细密描写中会不知不觉地沉缅在技术的细微末节之中,忘记整体,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表达,或过分强调技术,最后形成一套束缚自己的固定模式,这当然不可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家在画面处理上的把控、拿捏、取舍的能力,依赖于内在的修养。艺术家既要重技,更要重道,张东林深谙其理,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张东林还在进一步探索细密山水的奥秘,追寻精神与技术的完满统一,追寻作品更为深远的意境;祝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邵大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 2 3 4

张东林

 
  编辑推荐
·李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张东林
·魏广君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
·韩安荣 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
·杨昌林
·陈乃建
·康杰
·张剑 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
·昃伟 中外美术研究院艺术委
·郭庆川 (青川)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陈政明
张维
武云超
李雪莲
段凯夫
张雅琴
曹青军 中外美术研究院艺委
王椿淳
杨刚石
何家英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